数据校园登录

扫一扫查看

导航菜单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新闻中心> 美术馆动态> 浏览文章
【好书推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0 来源:不详 / 审校:图书馆 2023年10月11日

好书推荐


《撒哈拉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31002094838.jpg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与撒哈拉的故事,当地相识朋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透露出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由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章,从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在她的笔下,那些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变得丰富多彩。三毛以一个流浪者的口吻,轻松地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细节和生活经历:沙漠的新奇、生活的乐趣,千疮百孔的大帐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书中无论是荷西把粉丝当做雨来吃,还是他们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去海边打鱼、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都渗透着彼此间浓浓的温馨的爱意。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的名作,以率真、乐观的笔风记叙了她和丈夫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难忘岁月。有她和丈夫之间的生活琐事,有当地的民俗民风等等,属于散文形式。她并没有这段波折的故事里过多的挥洒笔墨,但就是那几句轻描淡写的字句仍可以使我们深刻的感到她那段生活里的苦不堪言却爱莫能助。


《人性的弱点》


1a2db9e0f219450c9b170830c7139f3e.jpeg


《人性的弱点》有声书是由卡内基训练新加坡、北京、天津地区负责人赵卜成先生和资深讲师陈真女士共同主讲的。戴尔.卡耐基(1888-1955年),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美国人戴尔·卡耐基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书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成功。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著作,是20世纪最畅销的成功励志经典。卡耐基主要代表作有:《沟通的艺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伟大的人物》和《人性的光辉》。这些书出版之后,卡耐基立即风靡全球,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奇迹”。他一生致力于人性问题的研究,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融演讲、推销、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成人教育方式。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告诉了人们这样几条处世规则:一、对别人表现出诚挚的关切;二、微笑;三、记住他人的名字,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本人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四、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五、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物,使对方觉得重要——以一种诚恳的方式进行。卡耐基作为人类的心灵导师,他深刻地洞察到,世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忧虑、自卑和人际沟通障碍所致。他提出了“相信你能成功,你就能成功”的论断。

 该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畅销书。无数读者通过阅读和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不仅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只要不断研读本书,相信你也可以发掘自己的无穷潜力,创造辉煌的人生。


《岛上书店》


027630759a305692a4_n.jpg



《岛上书店》是美国女作家加布瑞埃拉·泽文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4年4月。岛上书店是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A.J.费克里,人近中年,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经营一家书店。命运从未眷顾过他,爱妻去世,书店危机,就连值钱的宝贝也遭窃。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内心沦为荒岛,就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包袱出现在书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于孤独绝境中的他。小岛上的几个生命紧紧相依,走出了人生的困境,而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都周而复始,愈加汹涌。

       该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爱与救赎的感悟以及对书与书店的独特见解,在爱与书的世界里,没有人是孤独的。《岛上书店》掺杂着幽默成分,掺杂着悬疑成分,也掺杂着爱情成分。总体而言,它的核心是一则关于爱的寓言,对阅读的爱,对书店的爱,对身边每个人的爱。小说中也流露出对书店未来的忧虑。小说既强调书店重要性,也揭示书店的尴尬地位。书店是小镇灵魂所在,没有书店的小镇算不上一个小镇。书店将人们的心联系起来,是人们的精神角落。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书店正在逐渐没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阅读,很少再购买纸质书。

      在表达对阅读的热爱,对书店未来的忧虑后,小说也包含永恒的文学母体——爱。费克里临死前,在失去语言能力的情况下,用劲全身力气对女儿玛雅说:“爱”。这是费克里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但他并不仅仅说给女儿,而是告诉每一位读者。这个爱包含太多含义,男女之爱、父女之爱、朋友之爱、甚至是对陌生人的爱。


《百年孤独》


7bb5939f0ca4455ebd7b181dc9a40103.jpeg



加西亚·马尔克斯于1966年至1967年潜心创作《百年孤独》的时候正留居墨西哥。经过几年的探求,他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一天,“他带着妻子梅塞德斯和两个孩子驱车到墨西哥海滨城市阿加布尔科去旅行。途中忽然灵感骤至:我应该像我外祖母讲故事一样叙述这部历史——抓住和重复一个充满了预兆、民间疗法、迷信的世界,也可以说是一个极富我们拉丁美洲特色的世界,将这一切极其自然地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不动声色、沉着冷静、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仿佛是刚亲眼看到似的……于是,他立即调转车头,并对大惑不解的妻子说:“我渴望已久的《百年孤独》到出生的时候了,你得给我半年时间……”。  

  《百年孤独》这部世界文学名著,作者构思16年,而写作花了整整540个日日夜夜。在这18个月期间,他含辛茹苦地坐在打字机前不停地打字,那种艰辛鲜为人知。只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朋友、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阿尔瓦罗。穆蒂斯略知一二。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一篇为阿尔瓦罗。穆蒂斯祝寿的长篇著名演说里说,从他写作《百年孤独》起,就得到了穆蒂斯的支持。在长达18个月期间,穆蒂斯几乎每天晚上都去他家,让加西亚·马尔克斯讲述已成的章节,以便接受他的反应。

  《百年孤独》这部把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布恩迪亚一家的经历和马孔多的变化,反映拉美各国独立后长期的政治与社会现实的巨著,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因此引起世界文坛的高度重视,立即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成了世界文学最伟大的名著之一。 魔幻现实主义是目前拉丁美洲文学创作的主流。这个流派最杰出的代表作家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将欧美现代派作家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海明威及本国先锋派小说的创始人博尔达等人的影响与传统的东方神话及印第安古老传说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手法,才创作出《百年孤独》这样不朽的著作。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把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史写得如同一部神话故事一般。这是一种给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但又不损害现实本相的表现手法。《百年孤独》中时而死人复活,活人升天,鬼魂与活人对话,时而地毯腾空,天降花雨。这些光怪陆离的构思,使这部作品的情节有如一架万花筒,似真似假,扑朔迷离。

  那么,魔幻现实主义为什么在拉丁美洲如此枝繁叶茂?因为它适应和植根于拉丁美洲神奇的现实。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这样说过:“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告诉我们,现实中充满了奇特的事物。为此,我总是愿意举美国探险家F.W.厄普。德。格拉夫的例子。上世纪初,他在亚马孙河流域作了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旅行。他见过一条沸水滚滚的河流,鸡蛋放进去5分钟就能煮熟;他还经过一个地方,在那里不能大声说话,不然就会降下一场倾盆大雨。在阿根廷南端的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极风把一个马戏团全部刮上天空,第二天渔民们用网打捞上来许多死狮和长颈鹿。“加西亚·马尔克斯告诉人们,在他的作品中所描述的一切都是以拉丁美洲的奇特事实为基础的。当代拉美文坛上出类拔萃的作家之一,墨西哥著名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在谈到加西亚·马尔克斯时,精辟地指出:“他对西班牙语的贡献超过了塞万提斯,因为他不仅使我们的语言得以复活,也使我们的神话复活了。”由于加西亚·马尔克斯巨大的创作成就,西方评论界称他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百年孤独》于1967年出版,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使它的作者自此闻名遐迩,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朝花夕拾》


5efd1d22d685dd52_n.jpg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朝花夕拾》里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是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是对亲人和师友的缅怀、眷念,但同时又超越于此而表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社会的面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文献资料。这是一般的回忆散文所不可企及的。因为这些散文中习见的只是一些纯属个人的所谓家务事、儿女情,纯属个人的沉浮起落和情感波澜;主人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一点也看不到身外涌动的时代风云和飘散的炮火硝烟。有些散文作品有助于了解某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态,却难以展示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整体面貌,《朝花夕拾》则与此不同。由于作者具有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襟怀,这就使作品显示了抒写个人遭遇与关注民族命运的紧密关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足印也展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行迹。《朝花夕拾》是一本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散文集。这使它与同时期许多散文作家的作品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具有一种适性任隋、洒脱不羁的风格,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心中的种种爱憎悲欢,任其在笔下自然流泻。他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这几种表现方法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笔底波澜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态势。他在格式上不断出新,使每一篇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构架。他继承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简约、严谨,又借鉴了西方散文的灵动、机趣,可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但又不为所囿,而是大胆超越,自成一体。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作为思想解放的先驱和艺术革新的旗手的特色,而且也正因为这样,使《朝花夕拾》成为中国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朝花夕拾》是鲁迅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是鲁迅在“战斗”的间歇期,以一种特殊的“休息”方式,去“更深刻地思考”人生的问题;亦是言志与载道的结合,将中国现代散文的写作拓展进一个新的境界。


编辑|孟凡博

审核|王紫,宋泽群


111.jpg



山艺设图书馆本着“至善至德”的服务理念,为学校师生铸魂,为文化造城,为文人雅士,莘莘学子提供色彩斑斓的精神家园。希望各位读者朋友们能给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这里成为读书者的乐土,朗读者的家。希望广大师生能多走进图书馆,以书香为伴,赴心灵之约!


222.jpg

扫码关注


文章点评
下级分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校徽下载- 地理位置- 学校历史- 数据校园登录- 在线咨询- 建议投诉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