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校园登录

扫一扫查看

导航菜单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院系设置> 音乐舞蹈学院> 学院动态> 浏览文章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植树节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0 来源:音乐舞蹈 / 审校:朱煜 2019年03月18日

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是我国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我国因森林砍伐所引发的水土流失、洪水、土壤沙化和物种灭绝等环境灾难已经日益严重的事实。

然而,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让我们无暇顾及身边的花草树木,即使雾霾严重,人们依旧行色匆匆并习以为常,造林造绿的情结在人们心中变得淡薄了。

说起植树是,不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且植树的传统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

据《北史·卷六十四》记载,西魏废帝二年,韦孝宽调任雍州刺史。从前时候,每经过一里路就会有一个土台作为距离的标记。土台就是用土堆起来的,风吹日晒的很容易被损毁,尤其一下雨,土台便被冲得不成样子,以致总是需要有人维护。

韦孝宽到任之后,便下令州内所有的土台,每个皆种上槐树。这样“既免修复,行旅又得庇阴”。不久后这种好方法被推广到西魏全境。于是所有的州夹道种树,每过一里路种一棵,每过十里种三棵,每过百里种五棵。

西魏的这次“绿化道路运动”是史上第一次国家主持的“植树”运动。

1893年,孙中山先生就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急兴农学, 讲求树畜”以强国家。

1915年,孙中山又向当时的北洋政府提议,以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向社会大众提倡植树造林。当年7月,北洋政府便通过了孙中山这一提议,规定清明节为中国的植树节。

1929年,当时的民国政府颁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全称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

新中国成立后,“旧的植树节”一去不复返,“新的植树节”应运而生。

1956年,在“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下,历时12年的绿化运动开展了。

1979年,国家正式确定植树节为3月12日。

虽然时间没有变,但其内容相比民国时期却“去政治化”:不再为了纪念谁,或宣传什么“植树造林”之外的理念而“过植树节”了。

此外,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植树节的意义不仅仅是“种树”,一切爱护自然、绿化环境的行动,都是“植树节精神”的体现。拒绝不文明行为,绿色出行绿色生活,培养下一代的爱绿意识,更有意义。

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相信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保护环境从我们做起。

 

文章点评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校徽下载- 地理位置- 学校历史- 数据校园登录- 在线咨询- 建议投诉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