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校园登录

扫一扫查看

导航菜单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党建工作> 专题栏目> 浏览文章
职业教育成为两会“热词”背后有何深意
0 来源:不详 / 审校:耿旻 2019年04月07日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教育不仅仅承载着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在去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此我校迅速响应,及时开展人才方案调整改革。“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这三个问题被校领导多次提及。

  如果说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是一盘“大棋”,那么这三个问题便是“棋眼”,做活这个“棋眼”,便是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这是关乎我校未来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值得我们每一名职教人深思。

  今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梳理发现,关于职教部分篇幅达12行,不仅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分的13行篇幅接近,而且几乎相当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整个“教育”部分的总篇幅。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部分表述并不在传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工作板块,而是在“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部分,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于宏观政策层面。

  现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职教的部分摘录下来,并附解读和部分代表的观点,以期大家深入思考“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三个问题并找到答案,作为今后工作中的思想引领和行为指导,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政府工作报告》职教部分: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

  “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

  “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

  “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

  “职教”为何“置顶”于宏观政策层面?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热词,今年两会期间被广泛提及和讨论。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这个提法,相当于把职业教育摆到了关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彰显了党和政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报告对职业教育给予前所未有重视,不仅体现在超长的文字量、细化具体化的政策措施,还体现在坚定有力的政策力度,表现为‘五大两高’,即大规模(扩招)、大幅度(增加投入)、大改革、大发展、大覆盖(扩大奖助学金覆盖面),高标准(提高补助标准)、高质量(提高办学质量)。”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总结道。

  另有专家认为,职教工作“置顶”于宏观政策层面,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对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论断的落地,让类型教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其二是强化了“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高职,对于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高职能发挥实质性的“定海神针”作用;其三是充分体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三个转变”,职业教育将不再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而是要有自己鲜明的专业特色。

  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过去高职改革的高度认可,高等职业教育在历史关键时刻对于解决经济问题、解决就业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性有目共睹,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不久前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一句话就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新判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被国家当作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空间的一个重要保障。

  针对“短板”,职业教育部分增补3处

  梳理发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职业教育”部分内容有3处增补。

  第一处增补内容是在政府工作报告草案“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后,增补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这是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扩招100万人的一个前置条件。意思是说,如果只扩招,不注重从社会和企业引进技能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的教育质量就难以保障。

  紧接着,政府工作报告在草案的“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前,又增补了一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

  政府工作报告草案原来的提法,都是指向高职院校的,忽视了还有一批四年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也能承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背后的信号,一方面是明确了地方普通院校也可通过转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承担扩招任务;另一方面明确了今后的职业教育,既包括三年制的高职,也包括四年制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甚至还有少数高层次技能型创新型硕士、博士教育。这就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本义体现得更完整,也改变了过去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教育层次、不是教育类型的片面观点。

  “这处增补,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关键。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真正把职业教育看作一个体系,也直接回应了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说。

  此外,在政府工作报告草案“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之后,增补了一句“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这是“职业教育”部分的第三处增补。

  一直以来,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格外关注。在政府工作报告草案“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之后,增补了一句“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这也是“职业教育”部分的第三处增补。

  周洪宇表示,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和产业结合,把论文写在车间、写在大地上,黑板上种不出稻谷。过去发展职业教育,每所学校都建实训基地,既没有足够的资金,也没这个必要,完全可以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企业和社会资源变为师生的实训基地。这样,既可补齐职业教育发展“短板”,也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上手快的实用型人才,实现学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这处增补针对性非常强,回答了企业和社会力量怎样参与兴办职业教育的问题。”周洪宇说到,它告诉企业和社会力量,要想兴办职业教育,可通过与学校合办实训基地,也可合作把实训基地办在企业或学校。

  扩招100万人将引起怎样的“蝴蝶效应”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职业教育中一个最突出的量化指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蝴蝶翅膀已扇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众所周知,生源不足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困境,因此有质疑的声音,再招100万,是否有足够多的生源?

  “按照我的理解,扩招100万人,更多的是从六稳之首的稳就业出发,从实体经济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出发,从‘大学生就业难、技术工人招工难’两难并存的状况出发的决策,而并非纯粹从应届生源考虑。”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分析认为。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农民工2.87亿、退役军人0.57亿、残疾人0.85亿,三者相加4.3亿。他们需要掌握一技之长,需要就业,国家才能稳定地应对百年之大变局。也只有职业教育,也只有中高职院校才能担当起此重任。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

那么,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高职院校,需要参加高考吗?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认为,“高职招生的生源和过去不一样了,我们的选才标准也肯定要有所变化。针对农民工、退伍军人可以尝试参考其过去的工作经历,采用申请制的模式。”

  据悉,采取更灵活的招生考核标准,很多地方已经先行先试:安徽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高职分类招生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都可以通过此种考试获得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机会。

  另有专家认为,此前就已经有50%的高职院校不再按照传统高考录取方式招生,即所谓“单招”,更强调专业技能与知识,此番高职大扩招后,注册制入学完全可能会成为部分地方的选项之一。

  此外还有声音认为,扩招100万人,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和培训质量能否接住这个“大招”?

  这就涉及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

  在部分专家看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提得非常明确,因为这事关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等政策的落地。

  “没有供给能力,其他都是空谈。”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所长王江清认为,有些基本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增加院校建设投入和改善发展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及宽松用地政策、资产置换政策、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等。

  “不能以会议推进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科院原副院长马树超曾连续7年主持发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每次单列“政府责任”章节。据他观察,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是否能在各省份落地,在实际上存在差距。

  “实际上每一次公共财政经费政策的落地都是有困难的,这就特别需要各地政府提高认识,共同保障目标实现。”马树超说,其实职教战线特别担心的一点是,如果只是大规模扩招,不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势必会摊薄高职院校生均资源,引起教育教学质量下滑。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把职业教育政策落地了,才能真正迎来职业教育的春天,也是破除“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重要行动。

  相信随着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地方财政的相应投入也会被带动起来,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将得到有力改善。

  职教改革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扩招,不仅是数量规模的扩大,更是生源对象结构的丰富。在过去,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以18—22周岁适龄人口为主,即主要是传统生源。但今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非传统应届生源比例将持续提高,因其教育背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调整变革。

  现代职教的大改革大发展,应该首先完善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原来职业院校的设置标准也是参照普通院校办学要求,而现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按照“三个对接”加以完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扩招时一定要实时了解社会的需求、产业的调整等,从而灵活配置教育资源,如果供需不平衡势必会出现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不能盲目乐观于扩招带来的福利而停止优化自身内涵的努力。可以设想,扩招100万人的背后,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就业、师资配备、教学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都将面临挑战。”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晓说。

  职业学校是工匠成长的摇篮,现代职业教育会种下工匠的种子。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注定是新时代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压舱石”。有理由相信,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现代职业教育一定会不断开创新局面。

文章点评
24小时-热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校徽下载- 地理位置- 学校历史- 数据校园登录- 在线咨询- 建议投诉
关注微信公众号